近期,我国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,而需求端出现明显好转迹象。
中国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3月份(累计到3月中旬),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62.07万吨,同比下降13.59%。3月中旬,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1421万吨,环比减少32万吨,下降2.2%,库存继续呈下降趋势;比年初增加633万吨,上升80.3%;比上年同期减少351万吨,下降19.8%。
业内人士认为,2022年粗钢产量将控制在2021年水平以下,而需求侧将发生新的变化。钢材需求总体平稳增长,与新能源汽车、特高压、风光发电等行业密切相关的汽车板、电工钢等品种将迎来较好发展机遇,建筑、集装箱等行业钢材需求将下降。
粗钢产量持续控制
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10.33亿吨,同比下降3%,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3%,较2020年减少4.7个百分点。
2021年上半年,受国内外需求拉动,全国累计粗钢产量5.63亿吨,同比增长11.80%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下半年以来,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,钢铁产量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。2021年7月以后,国内粗钢产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。全年月均粗钢产量8608.74万吨,较2020年减少214.86万吨。
2022年,多家钢铁企业生产目标保持平稳。马钢股份介绍,公司2021年生产生铁1823万吨,粗钢2097万吨;2022年,生铁、粗钢生产目标分别为1853万吨、2097万吨。
方大特钢指出,2022年钢铁行业将继续从政策导向、标准体系建设、碳交易研究、技术创新等方面向“双碳”目标迈进,产能产量双控将呈现常态化,存量钢铁产能继续压减和优化,粗钢产量或呈现稳中下降趋势。2021年公司钢材产量424.79万吨,计划2022年钢材产销量405万吨。
首钢股份表示,能耗“双控”将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,国内粗钢产量将持续受到约束,预计2022年粗钢产量将控制在2021年水平以下。
同时,钢材需求侧将发生新的变化。首钢股份预计,国内钢材需求总体平稳增长,与新能源汽车、特高压、风光发电等行业密切相关的汽车板、电工钢等品种将迎来较好发展机遇。马钢股份表示,预计能源、机械、汽车、造船、家电等行业钢材需求将保持增长,建筑、集装箱、五金制品、钢木家具等行业钢材需求将下降。
兼并重组继续推进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,钢铁产业集中度总体呈上升态势。数据显示,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由2016年的35.9%提升到2021年的41.5%。
近日,钢铁重镇唐山市出台文件,要求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。唐山市明确,到2025年全市钢铁企业 (集团)数量控制在20家以内,前10家钢铁企业 (集团)产量占比达到80%以上。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40%以上,普通低合金钢、合金钢比重达到30%以上,热轧板深加工比重达到40%以上。本地产业用钢中,唐山钢铁企业所产钢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5%左右。
同时,鼓励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,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,促进兼并重组等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,实现组织机构集团化。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通过全资收购、增资持股、交叉换股等形式,牵头兼并重组其他钢铁企业,组建钢铁集团;引导规模小、效益差、竞争力弱的企业逐步退出或并入优势钢铁企业;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和战略投资者,多种形式参与唐山市钢铁企业兼并重组。
日前印发的《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》指出,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存量产能整合,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,重点推进晋南钢铁整合星原钢铁产能,积极推进长治市2022年底前出台5家钢铁企业整合方案(首钢长钢、兴宝钢铁、太行钢铁、长信钢铁、金烨钢铁)。重点推进宝武太钢、晋钢集团、晋南钢铁、晋运钢铁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。
此前,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《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,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。依托行业优势企业,在不锈钢、特殊钢、无缝钢管、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-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。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组,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“小散乱”局面,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。
券商研报表示,房企中长期拿地、开工预期改善,长材需求向好。同时,钢铁行业整体产能受限,头部企业有望赢得更多市场机遇。
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提到,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,利用协同效应推动重组后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钢铁企业跨区域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组,有望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“小散乱”局面。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技术、环保、低碳发展等方面的突破可以在集团内推广,同时在采购、销售、供应链体系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,有利于钢铁行业整体节能减排、降本增效。
总体来看,重组成效明显,但专家认为,相比发达国家,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仍有较大差距,企业数量较多且分散。
“综合考虑我国钢铁行业布局现状,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要打破壁垒、创新机制。”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提出,应重点从几个方面推进:
从企业自身看,国有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,跨区域、跨所有制深度整合国内钢铁产业资源,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。同时,各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要在专业领域内实施兼并重组,打造专业化领航企业。
从区域发展看,针对钢铁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,依托区域内强势企业,整合区域内钢铁企业,提升区域市场话语权。
从产业链看,要以钢铁企业为核心,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建立跨行业、跨地区的联合重组,打造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。(中国工业报)